苗木技術
苗木技術
極大調動廣大干部群眾育苗的積極性
近年來,苗木產業已成為六盤山山區水土保持的重要力量,生態修復的重要力量,靖遠縣加強縣域經濟、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。苗木總面積達14.8萬畝。苗木產業總投資8600多萬元。建立了7個千畝育苗園。22個苗族專業村莊;980戶專業育苗戶;建立苗木協會11個;3土地信用合作社;苗木年銷售收入4300萬元,農民人均年收入430元。靖遠是靖江的發祥地,流經陜西省和甘肅省寧寧縣(區)。
近年來,隨著退耕還林綠化面積的不斷擴大,苗木在調節天氣、防沙固沙、增加靖遠河年徑流量、保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。專家預測,每增加1%的綠色覆蓋,每年的徑流將至少增加0.8毫米。目前,靖遠縣林木綠化率為41.8%。“景苑有各種樹木,不到一粒沙子落在陜西”。靖遠縣植樹的生態功能和通過靖遠河改善陜西省27個縣(區)的自然氣候條件均有積極作用。

創新機制“抓發展”。靖遠縣從土地利用、資金保障、運行機制、營銷等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入手,努力推動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業向區域化、規?;l展。靖遠縣采取了四個步驟:
-建立了調整結構、壓制小麥幼苗的保障機制。靖遠縣現有耕地57萬畝,實行退耕還林,剩余耕地26萬畝。為保障育苗所需土地,統籌兼顧農民增收和特色育苗兩大重點,教育引導群眾轉變觀念,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,大幅度減少冬小麥種植面積。全年減少冬小麥播種面積約3萬畝,累計減少冬小麥播種面積達9.5萬畝。實現了從“吃種”到“種苗育苗、防災、惠民”的轉變。
——建立土地信用合作社運行機制。由村委會牽頭,以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、一戶集體農地、統一承包、簽訂租賃合同的形式,按照布局,將土地轉包給村群眾或其他個人、協會、商戶育苗。有效解決了無土地、無資金大規模育苗的“瓶脛骨”問題,促進了苗木產業的集約化、規?;l展。
- 上一篇:堅持走以生態建設為主導的發展道路
- 下一篇:林業持續發展必須與經濟相得益彰